3年去几十次!杭州人私藏级玩法,太让人上瘾了!
"
离西湖最近的龙翔桥地铁站已经连续4天发布控流措施,国庆游杭州,其实还有别的选择!
杭州老城区藏着一条“3km轻徒步+历史漫游”路线,地铁直达,既能爬小山看风景,又能钻进巷弄吃老底子美食,本地人私藏级玩法,有人住杭州三年,去了几十次。
比起西湖,吴山的美藏在“可触摸的烟火里”。
"
暮色四合时,我与吴山不期而遇。
本意是漫游大马弄,寻点老味道,却见板鸭店已收起最后一块砧板。葱包桧的炉火早已熄灭,唯有一张褪色的红纸,上面写着八个大字:“上过电视,登过报纸。”字迹板正,却是市井生活的一句俏皮注脚。水果摊前,只剩几堆翠绿的丝瓜,在昏黄灯光下,显出寂静。早听过大马弄的市井气,意外走进夜幕下的巷子,只觉生活气息扑面而来,不事张扬,自有筋骨。

摄影/九月和桃子
顺着弄堂,走到十五奎巷,抬头能看见城隍庙,本以为要到河坊街,无意间,倒是踏着石阶,进了吴山。

摄影/胡雪冬
顺着弄堂深处去,人声渐稀,青石板路在鞋底发出轻响。转至十五奎巷,拾级而上,见城隍庙的飞檐挑着一弯新月,而河坊街的灯火已在脚下流淌成河。这才惊觉,自己误打误撞闯入了吴山的怀抱。

摄影/九月和桃子
作为新杭州人,我对吴山的记忆始终停留在花鸟市场的喧闹里。从未想过,夜间的山径如此幽深,路灯如星,照得石阶明明灭灭。奇怪的是,夏夜无蝉鸣,唯有不知名的虫声从草丛里浮起,又沉下。这种静,不似西湖水那样流动,倒像打磨过的沉静,带着山石的温度。
往南,行至古观音阁遗址,东边华灯初绽。车流声如潮水般涌来,偏偏此时,这厢犬吠自林深处传来,一声接着一声,唤我沉浸在一方山林里。片刻过后,路灯投下一片暗影,感化岩到了。指腹抚过石刻的凹槽,东坡的牡丹诗泛着青辉:“应问使君何处去,凭花说与春风知。”杭州与东坡的缘分,深深烙印在城市的人文历史中,静静融进西子湖畔的湖光山色里。而吴山,属天目山余脉尾端,宛如一只先遣飞箭,深深扎根于城中,一如苏轼在诗中所言“天目山千里蜿蜒而东,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”。坡仙不在,但感化岩与吴山同在。诗句尾联早已磨损在岁月里,难以辨认,但明代工匠镌刻的笔意仍在,诉说杭城人对东坡太守的敬仰。

摄影/北辰
最妙的是,莫过于宝成寺门前。白日里,寺院访客不绝,前来观赏麻曷葛剌造像,或一探浮雕金翅鸟的风采,好不热闹。夜幕降临,古刹朱门紧闭,静立于吴山东南麓,万籁俱寂。眼前铺展的,不再是古老的造像,也不是游人的面孔,而是寻常人家的屋檐。站在宝成门前,往东张望,一户人家的窗,正落在俯视的方位,暖黄灯光里可见人影晃动。望过去,窗边的人,似是探出身子,遥看远方。而我,正注视着那个人。这一刻,我仿佛走进卞之琳在《断章》中勾勒的超然意境。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,你装饰了别人的梦。”多美妙的时刻,我与吴山一道感受。

摄影/遗落的森林-630
想起傍晚出门时,尚被整日的案牍劳形所困,太阳穴突突地跳。此刻站在山风里,神清气爽。吴山不语,却如一位老友,默默唤你看:石阶旁丛生的蓬草,看暗香浮动的花枝,看拾阶而上的消食居民。这些寻常景象,在山的高度凝视下,成了生活的偈语。

摄影/旅行JY爱画画
走至山脚下,拐进民居,出了巷子,又回到大马弄。我转身看,吴山隐于夜色里,隐于低矮的临街店铺之后。卖莲蓬的老人家正在收摊,我买下两个莲蓬,没想到她将剩余的也一并赠我:“明朝有事去,你带回去插瓶也好的。”旁边的鱼铺还在冲洗门前的水泥地,哗啦水声里混着天气预报:“明日晴转多云……”白日里,困扰我的数据图表,在此刻的人声、水声里,消散得无影无踪。

摄影/旅行JY爱画画
终于明白吴山的妙处。登吴山不需要计划,就像生活本身那样随性。这座海拔仅百米的小山,藏着杭城最本真的节奏。它站在杭城中央,谁都可以信步走来,在石凳上坐坐,看城中灯火。当你踩着包浆的石阶,俯身阅读不同朝代的摩崖石刻,听着山下传来的市井声与钟鼓声,忽然就懂了——所谓人间天堂,从来不是隔绝尘世的仙境,而是让山水与街巷相拥,让诗篇与炊烟相融,让千年文脉生长在寻常日子里。

摄影/北辰
下山时,我在一棵大樟树下,捡起一片绿叶。它将在书页里继续讲述今晚的相遇。而吴山依旧站在那里,等着下一个行路的人,在某个寻常的夜里,与它不期而遇。
就在西湖边
地铁直达还不用人挤人
街头巷尾满满的都是老杭州人文
而且全程绿意葱茏
基本不晒
登顶还能俯瞰西湖
你平日里有去过这里
感受杭州地道的松弛感吗
杭州还有哪些私藏小众街巷景点
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一下

资料/邮箱来稿
文字/杨帆
制图/叶丛
编辑/徐秀丽
责编/曹姣娜、谢俊
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